疾病成因:
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底寬帶狀的扇狀筋膜組織,前方附著於五個蹠骨頭上,後方附著在腳跟骨的內側而穿過足底表面。
平常走路或跑步時,足部承受全身重量時,這片扇形組織因而被伸張,做為足弓良好的支撐,
提供適當的緩衝&彈性作用,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。
蹠底筋膜被異常拉扯,引起變形與發炎反應;其原因如下:
1) 因過度旋前(如扁平足)而造成足弓因承重而塌陷
2) 異常的高足弓、空凹足變形,或長短腿
3) 運動訓練份量增加太快或太重,或赤腳走鵝卵石健康步道
4)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者(如百貨公司售貨員、教師、農耕者、軍人、跑步選手)全身的重量全放在一雙腳上,
不知不覺中就加 重了足底筋膜的負擔
5) 足部過度承重,通常是因為肥胖或懷孕
6) 穿著使得腳趾壓緊或過度疏鬆的不當鞋具
預防及治療方式:
九成以上的患者經過保守治療(非手術性的治療)幾乎都會好轉,
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患者經過六個月的治療仍然無效,需要手術治療。
1) 根本的方法是找出被過度拉扯的原因,若是因過度旋前(扁平足)而產生的病症,可透過足後跟軟墊、足弓墊等進行治療,
可有效避免過度旋前的現象。
2) 若是高足弓患者,也有可能會發生蹠底筋膜炎。此時在足後跟使用具吸震功能的鞋墊,並選擇一雙適當的鞋子,便能緩解疼痛。
3) 其他常見的治療包括伸展運動,嘗試瑜珈的提筋運動,利用伸展下肢時,將腳底板上仰,或增加踝關節柔軟度的足底筋膜及跟腱牽拉運動
4)不要再過度步行,儘量避免長時間站立,更不要再在硬且崎嶇不平如健康石頭步道上行走,減去過多的體重,避免提重物上下樓梯及任何使得腳趾過度伸張的運動。
5)穿著具有彈性&吸震作用的特殊功能鞋與鞋墊來支撐足弓。
夜晚使用用夜間支架(night splint),穿著足後跟軟墊及使用足後跟支架將腳抬高。
足後跟支架與足後跟軟墊可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額外的舒適性、降低衝擊力。
6)「足底筋膜炎」的患者常合併「外翻足」或「高弓足」,治療性鞋墊可同時矯正其異常的生物力學。